#123
对于古董錶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人最常问的问题就是:到底要上哪里买古董錶?的确,这也是收集古董錶迷人之处,因为古董錶并不是随时走进购物中心内的瑞士精品錶经销商门市就可以买到。除了当地钟錶维修中心的橱窗内偶而会出现一些寄卖的二手錶以外,大部分的时间就只能倚赖网路。但是对于没有时间做功课的人或是初学者,网路购物也是个充满陷阱的地方。许多网路卖家的习惯都是报喜不报忧,往往收到錶了才发现卖家没提到的部分并不代表没有问题。更不要说一些刻意用假货、烂货欺骗买家的不肖卖家。如果单价低的物品还可以摸摸鼻子当作缴学费认赔了事,但是如果是动辄上万美金的精品古董錶,大概没多少人有办法负担如此高昂的学费。于是拍卖行似乎就成为一些高端古董錶玩家的热门选择。
大型的拍卖行大都有专业人士把关,除了确保錶的基本运作正常以外,也提供了物品的简介、品相以及尺寸等资讯。拍卖行另一个重大优势就是,拍卖行会在拍卖日之前,在周边各大城市进行所谓的预展。当然巡迴预展并不是一定会将所有的拍品都一併展出,但是至少大部分的主力精品都会出现。一般民众不需预约,即可进入预展并亲手检视即将要拍卖的各项商品。如果不克参加或是有兴趣的物品并未随行参展,买家也可以寄信给拍卖行要求他们提供更多的相关资讯,如:照片甚至影片。就算买家得标之后才发现重大瑕疵,通常拍卖行也会接受退货退款,所以相对网路乃至坊间二手錶店来说,与拍卖行交易似乎是有保障了许多。
当然也就是因为国际知名拍卖有聚焦的效果,所以卖家才会愿意多付给拍卖行一成不等的费用,以期待自己的物品可以吸引更多买家的注意。很多人认为拍卖行是有钱人才能去的地方,其实这并不正确,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拍卖,只要事先提供相关证明就可以获得参与资格。让笔者感到有趣的是,现今大部分人买錶的目的几乎就是为了要展现自己的「有钱」,怎么反而真的要面对心中认为「有钱人才能去的地方」却又如此裹足不前。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所谓的参与是一回事,真的能将心目中的目标赢回家,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拍卖行通常会提供各种出价方式,除了提前书面出价跟亲自到场以外,很多公司都提供了网路跟电话竞标的服务。选择电话竞标通常要事先与拍卖公司接洽,轮到你的物品的时候,拍卖公司就会打电话到你的手机,让你遥控你的代理人替你出价。一般来说,除了哄抬价格以外,笔者以为书面出价算是最吃亏的出价方式。因为通常事前的书面出价就会变成起标价,除非你出的价格可以吓退全场人士,不然笔者通常宁可观察当天类似物品的拍卖状况,伺机而动。
参与国际性拍卖会,的确是令人热血澎湃,尤其即将轮到自己心目中的物品要开始拍卖的时候,真的是既期待又担心被人横刀夺爱。国际性拍卖会永远卧虎藏龙,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对手是中东油王、欧洲贵族还是中南美毒枭。有时候出价杀出了火气,往往就会拼得你死我活,尤其遇到古董錶这种独一无二的特性,错过了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遇到。笔者就在这边分享一个今年初发生在日内瓦举办的名錶拍卖会的趣事。
当时由于尚未轮到笔者心仪的物品,笔者也就一边上网一边打开拍卖会的实况转播。一直到一个1812年由丹麦制錶师Urban Jürgensen所制作的古董金怀錶开拍。一开始笔者也没有注意,不过经过了一阵子就开始发觉不对劲,因为这双方缠斗得异常厉害。原本预估的落槌价格应该是在美金三万到五万元左右,可是当价钱开始飙破美金十五万的时候,笔者也停下手边的事情,开始观看这场好戏。当金额破三十万美金的时候,笔者忍不住开启截图软体捕捉这一系列有趣的过程。双方缠斗到最后,全场都在笑,连拍卖官以及负责接洽电话竞标的工作人员都忍不住开始笑场。到最后的成交价居然来到了美金六十二万,超过台币两千多万,真的可以说有钱人实在是任性。
一般来说,古董錶拍卖会发生这种情况很多时候都有一个特徵,就是这个錶通常是属于目前有在经营的品牌。以Patek Phillipe(百达翡丽)来说,当该公司博物馆看中了某样属于该公司想要收藏进自家博物馆的物品时,那真的就是不计代价,很少有人有那种经济能力跟知名錶厂一较高下,而且无论结果是如何,錶厂永远是最后的赢家。錶厂赢了,等于是对该公司的博物馆进行一个全球性的免费宣传,该物品之后要脱手,价格也不会低于拍卖价。就算錶厂输了(毕竟输了他们也不会承认),他们的产品品牌还是给大家竖立起一个深刻的印象。虽然说除了拍卖行才知道出价者是谁,不过这一阵子,光光各大报章杂志的报导以及爱錶人士好奇主动搜寻「Urban Jürgensen」效应的价值就不止美金六十二万了。如果当初那只錶正好就是錶公司内部的收藏而託人上拍,那相较于付给拍卖公司的手续费(估计约美金十几万)来说,这国际性广告真的是太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