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現在選購新錶的過程說起來其實很簡單:在報章雜誌的廣告、電影的男主角手上乃至於路邊的櫥窗中看到心儀的錶款,之後剩下的似乎只是打聽出該錶款的型號及價錢,然後就可以去該品牌的代理店把它帶回家。不過這整個選購過程聽起來似乎有點乏味,當你決定了品牌,就選擇其旗下的產品線。決定了產品線,就只能看該款有什麼顏色的錶面跟錶殼材質,最重要的是你喜歡的選擇有沒有貨,也就是說顧客的選擇似乎就被錶廠的框架侷限住。熱門的品牌,大家能挑的樣式並不多,尤其新出的錶款最多也就幾個錶面顏色可供選擇,而大家似乎也就只能鑽研哪一種顏色比較難叫到貨。這也造成市面上手錶的「制服化」,除非是頂級客戶可以花上數千萬跟大廠訂製,一般民眾除了選擇跟個人製錶師購買以外,並沒有什麼展現個人風格的機會。一般人似乎也對此習以為常,沒有想過相較於其他產品如汽車原廠就有提供著大量的選擇性配件給消費者,而飾品成分極重的手錶反而沒這種選擇。

以前的懷錶顧客如果穿越時空看到現在的鐘錶市場可能會大搖其頭,因為十九世紀的懷錶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的年代。在十九世紀中期以前,高端市場的懷錶幾乎都是以訂製為主,也就是說從樣式到功能甚至連外殼琺瑯的彩繪全由客人決定,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時的高端懷錶每支幾乎都是獨一無二,充滿了個人風格。儘管到了十九世紀中期,美國的工業製造懷錶開始大量進入市場,一般民眾一樣有眾多的選擇。

當時的懷錶購買流程遠比現在多元化,除了跟現在買錶一樣,購買知名品牌的完成品以外,一般民眾走入錶店,可以根據廠牌、功能(如:碼表或是上鍊方式)跟大小,選擇自己所要的錶芯。這正是當年懷錶消費者的購買方式。選擇了錶芯之後,再根據其大小跟功能選擇與其匹配的錶殼。由於當時的錶店跟現在的銀樓有點類似,除了有許多貴金屬的錶殼可以選擇以外,更提供許多客制服務。從基本的錶殼花紋到鑲刻對自己有獨特意義的字句,錶店都可以完成顧客的要求。有些工匠甚至能將懷錶加入春宮動作人偶,儘管大部分的做工仍屬粗糙,至少可以展現出當時購錶客制化的自由度。


(圖中的鐵盒就是當時用來盛裝錶廠所製造的錶芯,上面有錶芯的廠牌、序號、規格及功能。以前的消費者走進錶店即可根據自己的需求挑選。當時購買懷錶有點類似現代人購買店家自行組裝的電腦,零件仍然由大廠製造,但是是由店家依客戶需求組裝而成。)

想像一下如果走進錶店,接待人員建議你將百達翡麗(Patek Phillipe)的錶芯配上沛納海(Panerai)的外殼來選購,你大概會以為遇到神經病。這是因為現在的消費者反而沒有前人購買懷錶的那些選擇。現在的手錶均以成品來出售,所以任何更動外型設計的手段都會被錶廠視為「改造」而拒絕為其保養或是背書。雖然這可以確保原廠的形象不被消費者破壞,但是相對的也大大限制住購買者的選擇權。車子買來還可以稍微更動一下外觀跟內裝,但是錶買來除了刻刻字以外(現在能刻字的部分也越來越少),根本沒有什麼個人化的風格自由度。

筆者每每購得古董懷錶時,從簡單的長輩問候到精雕細琢的家紋雕刻,都可以看到前人所遺留下來的痕跡,現今鐘錶市場提供顧客的選擇反而相形見拙。最近正逢鐘錶產業下滑,每家錶廠無不絞盡腦汁推出更多的選擇來擴大目標客群。如果有錶廠願意推出所謂的客制化選購流程,也就是針對每一位顧客的喜好跟需求,提供多元化的錶殼、錶面甚至於功能的話,筆者以為應該會讓消費者有更多的共鳴而想要訂購一隻真正獨一無二、屬於自己的名牌手錶。這種錶才真的能稱得上是讓配戴者展現個人品味的手錶。

Processing...

About |  Terms |  Privacy |  Contact |  Help |  語言:
Page loading time: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