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WatxhXO,你的线上钟錶展示柜。你不但可以将你的私人钟錶收藏展示给全世界,你也可以在此分享或是阅读有用的钟錶相关资讯。

「Audemars(奥德玛斯)」,一个被埋没的顶级钟錶品牌。

果在錶界说到「Audemars(奥德玛斯)」,一般人的反应大概就是「Audemars Piguet(爱彼錶)」。爱彼创立于1875年,为目前歷史最悠久的独立錶厂之一,其近年来在市场上的成就可以说是有目共睹,更是可以说是市面上极少数还是由原家族所经营的錶厂。也就是因为爱彼錶的盛名,导致歷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另一个品牌「Audemars」几乎被埋没了。在十九世纪,「Audemars」可是鼎鼎大名的高级钟錶品牌,不过当时的「Audemars」跟现在的爱彼之间的关系大概就是曹操跟曹格的关系,顶多可以说是同姓的远亲,但是在钟錶业务上可以说是完全无关。

在十九世纪初期,瑞士并没有像今日如此众多的钟錶品牌。大部分都是錶匠的个人工坊,以手工制作出錶芯或是其他零件之后外销到其他地方进行组装并挂上其他人的牌子贩售,地位有点类似台湾今日的代工厂。1811年,路易斯.班杰明.奥德玛斯(Louis-Benjamin Audemars)在瑞士瓦莱德儒(Vallée de Joux)创立了「Audemars」这个公司,一开始也是以生产錶芯为主,不过到十九世纪中期则终于成为当地极少数的独立制錶厂,也就是成品挂上了「Audemars」的自家品牌,而不是为其他品牌抬轿。当时的「Audemars」,与「Varcheron Constatin(江诗丹顿)」以及「Patek Phillipe(百达翡丽)」并驾齐驱,可以说是瑞士的三大顶级钟錶品牌。不过做錶跟做生意其实是两门学问,尽管制作的产品极为精良,「Audemars」跟后来的百达翡丽一样都面临破产的命运。

而后来因为爱彼的崛起,很多人甚至以为十九世纪的「Audemars」怀錶就是现今爱彼錶的前身。实际上爱彼錶在十九世纪并非家喻户晓的品牌,对于古董錶收藏家而言,「Audemars」的如雷贯耳并非爱彼的...
延伸阅读...  

十九世纪时期的瑞士钟錶品牌

现今瑞士钟錶集团的强势行销下,一般大众对于许多品牌自然耳熟能详。随着许多新钟錶品牌不断地出现,许多老品牌也不断地强调其悠久的歷史传承。先且不论现在这些老牌錶公司除了名称以外,是否与当年的公司还有关连。拿「Breguet(宝玑)」来说吧,其商标就自豪地标上「Depuis 1775」,也就是亚伯拉罕.路易斯.布雷盖(Abraham-Louis Bréguet)创立该品牌的年份。虽然这些老公司的创立年份都是毫无疑问地有迹可寻,但是在十九世纪时的瑞士,这些品牌是否真是如同广告中所宣称的「以制作高级钟錶」闻名呢?

一般来说,钟錶品牌的建立都是环绕在一个基本条件:杰出的钟錶师。就算在现代,也还是有一些新品牌是由杰出的钟錶设计师为名所创立的。当一名钟錶制作专家屡屡制作出令世人赞嘆的作品之后,他的名字自然就成为一个品质保证。当然也有一些品牌一开始是以代工或是制作钟錶零件起家。十九世纪正好就是钟錶工艺逐渐从钟錶师的个人工坊发展转型成为制錶工厂的时期,目前市面上知名的瑞士钟錶品牌大概有三分之二都是创立于十九世纪。以杰出制錶师为出发点的品牌当然就有一个先天优势,也就是该品牌在创立之时就已经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与光环,但是其中的关键在于第一代制錶师交棒之后,其接手的下一代是否能延续上一代的做工与品质。尤其在竞争激烈且钟錶科技一日千里的十九世纪,光守成只会被市场给淘汰掉,是否能持续地创新也是不被淘汰的重点之一。

那么十九世纪的知名瑞士钟錶品牌到底有哪些呢?其实这么命题本身就有一个很大的盲点,那就是十九世纪的瑞士钟錶并不像现在在世界上享有压倒性的声誉。十九世纪初期的英国仍然是世界的钟錶中心,而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又以工业化制錶将瑞士钟錶业打得东倒西歪,所以瑞士制钟錶并不像现在有着「瑞士制造」的光环,当然这并不代表当时的瑞士没有杰出的钟錶...
延伸阅读...  

钟錶维修

般人在购买手錶的时候,很少会去思考到所谓维修或是保养的问题。看到橱窗里华丽的手錶,以为手錶跟一般首饰一样,只要擦拭干净就可以永久保存下去。其实手錶跟一般会运作的机械一样,无论机械錶或是石英錶,都会有润滑跟磨损的问题。石英錶还更多了电路版老化跟电池漏液的风险,所以定时保养是不可或缺的。可惜很多人往往都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惊觉,在錶商印刷精美的广告文宣后面,很多似乎都漏掉了维修及保养的讯息。

在现在知名的錶厂大都隶属相同集团的情况下,常常就会出现一家维修中心要负责该集团所有的品牌维修。消费者将一只售价等同一台轿车的錶交给经销商送修,可是在后端其实是跟一群平价名牌錶一样,都是同一个单位在负责。可以想见一个负责集团十几个品牌、数百种錶款的维修中心是如何繁忙。很多錶厂在追求产品外观酷炫的同时,似乎也忽略了后续维修的问题。很多錶壳或是机芯的改造设计其实都不利于维修,所以当手錶出现问题的时候,錶厂一旦将责任归咎给消费者,消费纠纷就时有可闻。笔者强烈建议在购买高价新錶之前,务必要将售后服务列入考量的范围。

以上都还只是属于原厂的售后服务范畴。对原厂来说,售后服务能越精简越好,因为卖新錶的利润远高于维修。但是对坊间钟錶维修人员来说,情况正好相反,因为坊间钟錶师傅只能分食原厂维修之外剩下的市场。在原厂代理商旗下工作的钟錶维修人员至少还能叫到原厂零件,独立钟錶师傅要取得原厂零件已经日益困难。在现今各大錶厂拒绝提供对外提供零件的情况下,除了洗油之外,一般坊间师傅能做的维修项目缩小了许多。

七零年代之后,石英錶的出现逐渐改变了钟錶维修的生态。因为石英錶可供手工维修的部件变少,除了换换电池、改改錶带,剩下顶多就是更换防水垫圈或是上油。加上石英錶的售价普遍不高,很多使用者会选择直接汰换,而不会选择维修。一只石英錶的电池至少两年才需要更...
延伸阅读...  

从和坤看十八世纪中国的西洋钟錶

熟悉中国歷史的人大概不知道和坤是谁。和坤(1750-1799)是中国清朝干隆时代的权臣,但是让他出名的并不是因为他的官有多大,而是他贪污而来的财产有多少。和坤堪称是歷史上最有钱的人(不算君主的话),虽然他到底有多少财产这点有些争议,但是他被抄家的总数超过清朝政府税收十五至二十年的总和,这点是大部分歷史学者的共识。这到底有多有钱呢?十八世纪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国内生产毛额(GDP)佔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如今,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而其GDP(2015)也不过佔了全世界的约18%。所以当时的中国经济规模以世界比例换算其实是远超过现今的美国。美国政府一年的总税收约为五兆美金(最近几年皆超过这数字),所以如果和坤是现代人,他的财产总数就超过了美金七十五兆(75,000,000,000,000),约目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Bill Gates)个人财产的一千倍以上。当然金额是很难这样直接换算,但是至少可以让人知道和坤富有的地步已经是前无古人,之后也很难有人能超越了。

像和坤这么有钱的人,所用的东西自然是世界等级的。西洋钟錶是当时达官贵人的时尚玩物,身为上流社会顶层的和坤自然也不例外。相传,和坤还找人订制了一件衣服,其钮扣全是由精緻绝伦的西洋金闹錶所制成的。如果和坤当时所用的小金錶为世界顶级錶,那么这种行为大概就像是现在有人拿一排百达翡丽(Patek Philipe)的小型金色三问錶拿来当衣服的钮釦。一颗钮釦价值超过美金三十万,这件衣服不可不谓大气。以现在的眼光,这件衣服前面会重到垂下来不说,这种暴发户行为更会令人耻笑。当然和坤并不是没有文化的人,这种行为不过显示出中国人在炫富上较独特的风格。

令人好奇的是,当时的錶到底是多少钱呢?于十八世纪中叶,一只银怀錶在英国大概可以用两英镑买到,折合现在约美金180元...
延伸阅读...  

原厂铭文的「永恆」

P
atek Phillipe(百达翡丽)一直被大众视为顶级钟錶的代名词,他们甚至有一句广告词:「You never actually own a Patek Philippe, you merely look after it for the next generation.(你从来没有真正拥有百达翡丽,你仅仅只是帮下一代看守它而已)」。之前在网路拍卖看到一只Patek Phillipe的古董錶,正好让笔者想起他们的名言,可惜的是,笔者想起的只是前半句。

其实这支古董三问怀錶也没有什么特别,保存状况相当良好,也刚做过保养,所有零件均为原装,不过卖家却透露了一句:这只錶将无法获得原厂认证(Certificate of Authenticity)。原因是什么?很简单,因为这只錶被改过。

这只錶在出厂的时候,Patek Phillipe是依买主的需求在錶壳刻上该买主的纹章(coat of arms)。纹章就是常常会看到在欧洲贵族旗帜上有盾牌、狮子之类的一个代表家族姓氏的家徽。这在欧洲跟日本古代比较常见,不过即使在现今的加拿大跟欧洲国家也是可以申请纹章的。这就好比一位蔡姓的买主,在他所购买的怀錶壳上面刻上了代表蔡式宗亲会的标章。也许当初的买家是有意想把该怀錶交给他的后代传承下去,所以特地订制了这支刻有纹章的怀錶。可惜的是该只錶到了第二代(依时间推算)手上就被出售,而第二位拥有者则决定将錶壳上的纹章除去,重新铭刻上一个比较通俗的花纹。这就好像假设第二位买主姓朱,那么手上拿着刻有蔡式宗亲会标章的怀錶,自然没什么亲切感而想要把该标章去除,改刻上其他花纹。



现在这只錶要出售,这就有意思了。因为在Patek Phillipe的眼里,这只錶是经过改造,已经非原始出厂状态。更麻烦的是,如果之后这只錶要送回原厂保养,原厂认不认...
延伸阅读...  

国际拍卖与赃物

于知名拍卖公司强大的人脉及公关关系下,加上中文钟錶资讯相对封闭,一般人很少会在中文报章杂志上听到关于钟錶拍卖公司的负面报导。去年,某知名国际钟錶拍卖公司就发生了一件震惊钟錶界的新闻。可是很有趣的是,发生已经一年了,却没有中文媒体的报导,大概是因为中文钟錶媒体碍于面子,实在不敢得罪大公司。

故事的主角是一只朗格(A. Lange & Söhne)全球限量发行的手錶(Langematik Anniversary),虽然号称限量五百只,不过目前在市面上流通的数量极少。该錶的主人Nicolas算是在錶界满活跃的人士,不幸的是,当他在2011年1月飞到瑞士日内瓦参加一年一度錶界盛事SIHH(Salon International de la Haute Horlogerie )的时候,他位于巴黎的住所遭窃,许多珍藏不翼而飞,其中就包括了这支朗格的限量錶(序号:185)。Nicolas除了报警,也只能无奈地在钟錶论坛上公告该錶失窃的事情。当然,如果这支錶就此消失,故事自然也就到此为止。

幸运的是(还是应该说不幸的是),在2015年10月,这支錶居然又出现在市面上了,而且是在知名钟錶拍卖行「安帝古伦(Antiquorum)」的香港拍卖会以港币31万元成功拍出。讽刺的是,是买家收到了錶之后,上网搜寻才无意中发现这支序号185的朗格限量錶是赃物。买家赶紧联络拍卖公司,要求退费。也因为Nicolas在钟錶收藏界的关系不错,所以马上就有人知会他。于是Nicolas也去函拍卖公司,并提供了报案证明以及最重要的:原始的盒单(当初盒单并未随着錶一起失窃),希望拍卖公司能够将錶物归原主。

这下总算物归原主、皆大欢喜了是吧?事情并非这么简单。由于这支錶是在法国失窃、香港出售(据闻卖家是中国人)、美国购入,也就是说光光要釐清所谓的...
延伸阅读...  

拍卖行的现实面

前谈过了透过拍卖行购买古董錶的好处及趣事,可是透过拍卖行交易真的是让人如此放心吗?钟錶拍卖其实也是许多名錶厂炒作话题(及价格)的战场之一,不过却比较少看到对于拍卖交易实际操作的一些报导。笔者就在这边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些拍卖行的现实面。

透过拍卖行买卖第一个要考量到的就是所谓的手续费。买家得标之后所要支付的费用并非所谓的落搥价,而还需要加上买方佣金。台湾的拍卖行所收取的买方佣金大都在10%至15%,不过国际知名拍卖行的买方佣金可就高达25%。虽然如果成交价高于一定金额以上的部分可以稍微低一点,不过其门槛通常都是十万美金以上。一般来说,如果落搥价是一万元来说,买家就必需支付一万二千五百元再加上运费。如果你所在的国家有针对钟錶课徵关税,那么在錶运送的过程还会被海关课税,很多时候光光关税就比派专员飞到当地私自带回来的费用还高。当然如果你跟拍卖公司的关系不错,就可以商请对方到你所在城市洽商的时候顺便帮你带来,不过通常这就需要等一段时间了。

对于卖家来说,拍卖公司一样要收取所谓的卖家佣金。卖家佣金通常都在10%至15%不等,所以如果落搥价是一万来说,卖家只能收到约八千五百元(有时还要多支付1%的保险费用)。台湾的拍卖行一般来说都会在一个月内与卖家结清款项,但是国际大拍卖行可就不一定了。你如果仔细阅读知名拍卖行的条款细则,你会发现很多公司并未清楚订出他们必须全额交付款项的期限。实际上,即便在买家已经全额付清的情况下,有些国际知名拍卖公司还是会延迟付款给卖家。虽然笔者没听过拒付的例子,不过在没有合理解释的情况下,拖欠款项两三个月是时有所闻的事。所以急需用钱的卖家在选择拍卖公司的时候,应该针对这点多加考量。

当然买家在下标的时候,自然就必须将手续费考量进去,再订出自己能负担的上限。不过这多付的手续费是否真的就代表能得到较佳的...
延伸阅读...  

有趣的古董钟錶拍卖会

于古董錶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人最常问的问题就是:到底要上哪里买古董錶?的确,这也是收集古董錶迷人之处,因为古董錶并不是随时走进购物中心内的瑞士精品錶经销商门市就可以买到。除了当地钟錶维修中心的橱窗内偶而会出现一些寄卖的二手錶以外,大部分的时间就只能倚赖网路。但是对于没有时间做功课的人或是初学者,网路购物也是个充满陷阱的地方。许多网路卖家的习惯都是报喜不报忧,往往收到錶了才发现卖家没提到的部分并不代表没有问题。更不要说一些刻意用假货、烂货欺骗买家的不肖卖家。如果单价低的物品还可以摸摸鼻子当作缴学费认赔了事,但是如果是动辄上万美金的精品古董錶,大概没多少人有办法负担如此高昂的学费。于是拍卖行似乎就成为一些高端古董錶玩家的热门选择。

大型的拍卖行大都有专业人士把关,除了确保錶的基本运作正常以外,也提供了物品的简介、品相以及尺寸等资讯。拍卖行另一个重大优势就是,拍卖行会在拍卖日之前,在周边各大城市进行所谓的预展。当然巡迴预展并不是一定会将所有的拍品都一併展出,但是至少大部分的主力精品都会出现。一般民众不需预约,即可进入预展并亲手检视即将要拍卖的各项商品。如果不克参加或是有兴趣的物品并未随行参展,买家也可以寄信给拍卖行要求他们提供更多的相关资讯,如:照片甚至影片。就算买家得标之后才发现重大瑕疵,通常拍卖行也会接受退货退款,所以相对网路乃至坊间二手錶店来说,与拍卖行交易似乎是有保障了许多。

当然也就是因为国际知名拍卖有聚焦的效果,所以卖家才会愿意多付给拍卖行一成不等的费用,以期待自己的物品可以吸引更多买家的注意。很多人认为拍卖行是有钱人才能去的地方,其实这并不正确,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拍卖,只要事先提供相关证明就可以获得参与资格。让笔者感到有趣的是,现今大部分人买錶的目的几乎就是为了要展现自己的「有钱」,怎么反而真的要面...
延伸阅读...  

论精工的 Spring Drive

本的精工(Seiko)尽管在钟表的歷史上起步略晚,但是一直是钟表技术革新的先驱之一。尤其七零年代精工所掀起的石英革命,几乎把瑞士传统钟表商给全军覆没。而随后推出的Spring Drive更算是颠覆传统擒纵系统的一大变革。不用电池的纯机械动力,却拥有极为精准的表现。号称一天误差一秒,可是实际上甚至可以达到一週一秒的精准度,在欧美钟表界拥有极高的评价。反而在华人圈,光从Spring Drive推出近二十年至今都还没有中文译名或是暱称(笔者常戏称之为春擎)就可以看得出华人爱表人士对于Spring Drive并没有那么热情。Spring Drive 的运作原理其实很好找,所以就不在此赘述。笔者想要讨论的是Spring Drive在高级钟表的定位以及意义。

由于现今石英表已经给人有种廉价的感觉,所以目前高级腕表几乎都是以机械动力为主,而高级表厂的行销手法之一就是着重于纯机械表的永恆。毕竟石英表有电路版,而电路版上的塑料及元件会随时间老化,尽管目前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的石英表Seiko Astron现在应该还能找到尚能运作的存世品(1969年推出时限量一百只,一只等同一台丰田全新轿车的售价),但是该石英表是否能像古董机械表一般可以存世两三百年后尚能正常运作,我想这点大部分的人都是存疑的。重点在于,电路版不像机械零件,是无法用手工打磨出来,一切只能仰赖原厂的库存零件。

Spring Drive可以说是机械表与电子表的混合体。而对笔者而言,最弔诡的部分莫过于那块小小的电路控制晶片。为什么用弔诡这个形容词就因为该晶片使得Spring Drive的机芯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几乎跟电子石英表一样让坊间表匠毫无插手的余地:无法维修、无法调时。所以当精工决定将Spring Drive用在该厂最顶尖的牌子Credor(贵朵)的三问表上面的时...
延伸阅读...  

陀飞轮的迷思

于钟表稍有涉猎的人,对于陀飞轮(tourbillon)这个名词一定不陌生。翻开钟表杂志,所介绍的表大概三分之一的表都有陀飞轮。彷彿一只表如果没有陀飞轮就难以跻身成为一流钟表的行列。其实陀飞轮的基本原理并不难理解,也就是将擒纵系统及摆轮透过转动的方式来将地心引力的作用平均分散掉,藉此达到增进钟表精确度的一种机构。这个简单的概念,要实行起来却非常不容易。因为摆轮原本就是钟表内运动最频繁也是最敏感的机件,要将其分离出来并持续旋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因为如此,拥有陀飞轮的机芯构造比起一般钟表复杂数倍以上。一般来说,市场上也只有高阶的钟表才会有陀飞轮的设置,但是陀飞轮真的这么神奇吗?

也许是钟表杂志以及表厂广告文宣的长期摇旗吶喊,陀飞轮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一直是复杂功能表款的最高殿堂。其实以狭义的钟表复杂功能(Complications)定义而言,陀飞轮并称不上复杂功能。并不是说陀飞轮的构造不够复杂,而是陀飞轮本身并不算得上是一个功能。陀飞轮的目的只是在于增进钟表的精确度,这其实跟改良游丝材质或是其他改善准确度的变动一样,不像是日期或是月相有多一个功能提供给使用者。精准一直是钟表必备的条件,加装一个让钟表更准确的机件,只是更进一步地让钟表尽到它准确的本分。充其量就是多了一个会旋转的摆轮供配戴者欣赏,如同春宫表一般,这实在称不上是一种可供使用的功能。

接下来就是比较尴尬的问题了,陀飞轮真的有精准这么多吗?结果可能又要让人跌破眼镜,因为答案是否定的。稍微有涉猎机械设计的人可能都知道,同样的功能下,越简单直接的构造绝对胜过复杂的构造。陀飞轮在十八世纪末期发明之后,多年来,由于材料技术的突飞勐进以及擒纵机构的演变,机械表的精确度早已接近极限。陀飞轮虽然减轻了地心引力的影响,但是其复杂的结构反而带来更多变数,光光多出来近百件零...
延伸阅读...  
关于 |  条款 |  隐私 |  联络 |  帮助 |  Language:
页面载入时间: 0.00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