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WatxhXO,你的線上鍾錶展示櫃。你不但可以將你的私人鍾錶收藏展示給全世界,你也可以在此分享或是閱讀有用的鍾錶相關資訊。

「Audemars(奧德瑪斯)」,一個被埋沒的頂級鐘錶品牌。

果在錶界說到「Audemars(奧德瑪斯)」,一般人的反應大概就是「Audemars Piguet(愛彼錶)」。愛彼創立於1875年,為目前歷史最悠久的獨立錶廠之一,其近年來在市場上的成就可以說是有目共睹,更是可以說是市面上極少數還是由原家族所經營的錶廠。也就是因為愛彼錶的盛名,導致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另一個品牌「Audemars」幾乎被埋沒了。在十九世紀,「Audemars」可是鼎鼎大名的高級鐘錶品牌,不過當時的「Audemars」跟現在的愛彼之間的關係大概就是曹操跟曹格的關係,頂多可以說是同姓的遠親,但是在鐘錶業務上可以說是完全無關。

在十九世紀初期,瑞士並沒有像今日如此眾多的鐘錶品牌。大部分都是錶匠的個人工坊,以手工製作出錶芯或是其他零件之後外銷到其他地方進行組裝並掛上其他人的牌子販售,地位有點類似台灣今日的代工廠。1811年,路易斯.班傑明.奧德瑪斯(Louis-Benjamin Audemars)在瑞士瓦萊德儒(Vallée de Joux)創立了「Audemars」這個公司,一開始也是以生產錶芯為主,不過到十九世紀中期則終於成為當地極少數的獨立製錶廠,也就是成品掛上了「Audemars」的自家品牌,而不是為其他品牌抬轎。當時的「Audemars」,與「Varcheron Constatin(江詩丹頓)」以及「Patek Phillipe(百達翡麗)」並駕齊驅,可以說是瑞士的三大頂級鐘錶品牌。不過做錶跟做生意其實是兩門學問,儘管製作的產品極為精良,「Audemars」跟後來的百達翡麗一樣都面臨破產的命運。

而後來因為愛彼的崛起,很多人甚至以為十九世紀的「Audemars」懷錶就是現今愛彼錶的前身。實際上愛彼錶在十九世紀並非家喻戶曉的品牌,對於古董錶收藏家而言,「Audemars」的如雷貫耳並非愛彼的...
延伸閱讀...  

十九世紀時期的瑞士鐘錶品牌

現今瑞士鐘錶集團的強勢行銷下,一般大眾對於許多品牌自然耳熟能詳。隨著許多新鐘錶品牌不斷地出現,許多老品牌也不斷地強調其悠久的歷史傳承。先且不論現在這些老牌錶公司除了名稱以外,是否與當年的公司還有關連。拿「Breguet(寶璣)」來說吧,其商標就自豪地標上「Depuis 1775」,也就是亞伯拉罕.路易斯.布雷蓋(Abraham-Louis Bréguet)創立該品牌的年份。雖然這些老公司的創立年份都是毫無疑問地有跡可尋,但是在十九世紀時的瑞士,這些品牌是否真是如同廣告中所宣稱的「以製作高級鐘錶」聞名呢?

一般來說,鐘錶品牌的建立都是環繞在一個基本條件:傑出的鐘錶師。就算在現代,也還是有一些新品牌是由傑出的鐘錶設計師為名所創立的。當一名鐘錶製作專家屢屢製作出令世人讚嘆的作品之後,他的名字自然就成為一個品質保證。當然也有一些品牌一開始是以代工或是製作鐘錶零件起家。十九世紀正好就是鐘錶工藝逐漸從鐘錶師的個人工坊發展轉型成為製錶工廠的時期,目前市面上知名的瑞士鐘錶品牌大概有三分之二都是創立於十九世紀。以傑出製錶師為出發點的品牌當然就有一個先天優勢,也就是該品牌在創立之時就已經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與光環,但是其中的關鍵在於第一代製錶師交棒之後,其接手的下一代是否能延續上一代的做工與品質。尤其在競爭激烈且鐘錶科技一日千里的十九世紀,光守成只會被市場給淘汰掉,是否能持續地創新也是不被淘汰的重點之一。

那麼十九世紀的知名瑞士鐘錶品牌到底有哪些呢?其實這麼命題本身就有一個很大的盲點,那就是十九世紀的瑞士鐘錶並不像現在在世界上享有壓倒性的聲譽。十九世紀初期的英國仍然是世界的鐘錶中心,而十九世紀中期開始,美國又以工業化製錶將瑞士鐘錶業打得東倒西歪,所以瑞士製鐘錶並不像現在有著「瑞士製造」的光環,當然這並不代表當時的瑞士沒有傑出的鐘錶...
延伸閱讀...  

鐘錶維修

般人在購買手錶的時候,很少會去思考到所謂維修或是保養的問題。看到櫥窗裡華麗的手錶,以為手錶跟一般首飾一樣,只要擦拭乾淨就可以永久保存下去。其實手錶跟一般會運作的機械一樣,無論機械錶或是石英錶,都會有潤滑跟磨損的問題。石英錶還更多了電路版老化跟電池漏液的風險,所以定時保養是不可或缺的。可惜很多人往往都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才驚覺,在錶商印刷精美的廣告文宣後面,很多似乎都漏掉了維修及保養的訊息。

在現在知名的錶廠大都隸屬相同集團的情況下,常常就會出現一家維修中心要負責該集團所有的品牌維修。消費者將一隻售價等同一台轎車的錶交給經銷商送修,可是在後端其實是跟一群平價名牌錶一樣,都是同一個單位在負責。可以想見一個負責集團十幾個品牌、數百種錶款的維修中心是如何繁忙。很多錶廠在追求產品外觀酷炫的同時,似乎也忽略了後續維修的問題。很多錶殼或是機芯的改造設計其實都不利於維修,所以當手錶出現問題的時候,錶廠一旦將責任歸咎給消費者,消費糾紛就時有可聞。筆者強烈建議在購買高價新錶之前,務必要將售後服務列入考量的範圍。

以上都還只是屬於原廠的售後服務範疇。對原廠來說,售後服務能越精簡越好,因為賣新錶的利潤遠高於維修。但是對坊間鐘錶維修人員來說,情況正好相反,因為坊間鐘錶師傅只能分食原廠維修之外剩下的市場。在原廠代理商旗下工作的鐘錶維修人員至少還能叫到原廠零件,獨立鐘錶師傅要取得原廠零件已經日益困難。在現今各大錶廠拒絕提供對外提供零件的情況下,除了洗油之外,一般坊間師傅能做的維修項目縮小了許多。

七零年代之後,石英錶的出現逐漸改變了鐘錶維修的生態。因為石英錶可供手工維修的部件變少,除了換換電池、改改錶帶,剩下頂多就是更換防水墊圈或是上油。加上石英錶的售價普遍不高,很多使用者會選擇直接汰換,而不會選擇維修。一隻石英錶的電池至少兩年才需要更...
延伸閱讀...  

從和坤看十八世紀中國的西洋鐘錶

熟悉中國歷史的人大概不知道和坤是誰。和坤(1750-1799)是中國清朝乾隆時代的權臣,但是讓他出名的並不是因為他的官有多大,而是他貪污而來的財產有多少。和坤堪稱是歷史上最有錢的人(不算君主的話),雖然他到底有多少財產這點有些爭議,但是他被抄家的總數超過清朝政府稅收十五至二十年的總和,這點是大部分歷史學者的共識。這到底有多有錢呢?十八世紀時,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國內生產毛額(GDP)佔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如今,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而其GDP(2015)也不過佔了全世界的約18%。所以當時的中國經濟規模以世界比例換算其實是遠超過現今的美國。美國政府一年的總稅收約為五兆美金(最近幾年皆超過這數字),所以如果和坤是現代人,他的財產總數就超過了美金七十五兆(75,000,000,000,000),約目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茨(Bill Gates)個人財產的一千倍以上。當然金額是很難這樣直接換算,但是至少可以讓人知道和坤富有的地步已經是前無古人,之後也很難有人能超越了。

像和坤這麼有錢的人,所用的東西自然是世界等級的。西洋鐘錶是當時達官貴人的時尚玩物,身為上流社會頂層的和坤自然也不例外。相傳,和坤還找人訂製了一件衣服,其鈕扣全是由精緻絕倫的西洋金鬧錶所製成的。如果和坤當時所用的小金錶為世界頂級錶,那麼這種行為大概就像是現在有人拿一排百達翡麗(Patek Philipe)的小型金色三問錶拿來當衣服的鈕釦。一顆鈕釦價值超過美金三十萬,這件衣服不可不謂大氣。以現在的眼光,這件衣服前面會重到垂下來不說,這種暴發戶行為更會令人恥笑。當然和坤並不是沒有文化的人,這種行為不過顯示出中國人在炫富上較獨特的風格。

令人好奇的是,當時的錶到底是多少錢呢?於十八世紀中葉,一隻銀懷錶在英國大概可以用兩英鎊買到,折合現在約美金180元...
延伸閱讀...  

原廠銘文的「永恆」

P
atek Phillipe(百達翡麗)一直被大眾視為頂級鐘錶的代名詞,他們甚至有一句廣告詞:「You never actually own a Patek Philippe, you merely look after it for the next generation.(你從來沒有真正擁有百達翡麗,你僅僅只是幫下一代看守它而已)」。之前在網路拍賣看到一隻Patek Phillipe的古董錶,正好讓筆者想起他們的名言,可惜的是,筆者想起的只是前半句。

其實這支古董三問懷錶也沒有什麼特別,保存狀況相當良好,也剛做過保養,所有零件均為原裝,不過賣家卻透露了一句:這隻錶將無法獲得原廠認證(Certificate of Authenticity)。原因是什麼?很簡單,因為這隻錶被改過。

這隻錶在出廠的時候,Patek Phillipe是依買主的需求在錶殼刻上該買主的紋章(coat of arms)。紋章就是常常會看到在歐洲貴族旗幟上有盾牌、獅子之類的一個代表家族姓氏的家徽。這在歐洲跟日本古代比較常見,不過即使在現今的加拿大跟歐洲國家也是可以申請紋章的。這就好比一位蔡姓的買主,在他所購買的懷錶殼上面刻上了代表蔡式宗親會的標章。也許當初的買家是有意想把該懷錶交給他的後代傳承下去,所以特地訂製了這支刻有紋章的懷錶。可惜的是該隻錶到了第二代(依時間推算)手上就被出售,而第二位擁有者則決定將錶殼上的紋章除去,重新銘刻上一個比較通俗的花紋。這就好像假設第二位買主姓朱,那麼手上拿著刻有蔡式宗親會標章的懷錶,自然沒什麼親切感而想要把該標章去除,改刻上其他花紋。



現在這隻錶要出售,這就有意思了。因為在Patek Phillipe的眼裡,這隻錶是經過改造,已經非原始出廠狀態。更麻煩的是,如果之後這隻錶要送回原廠保養,原廠認不認...
延伸閱讀...  

國際拍賣與贓物

於知名拍賣公司強大的人脈及公關關係下,加上中文鐘錶資訊相對封閉,一般人很少會在中文報章雜誌上聽到關於鐘錶拍賣公司的負面報導。去年,某知名國際鐘錶拍賣公司就發生了一件震驚鐘錶界的新聞。可是很有趣的是,發生已經一年了,卻沒有中文媒體的報導,大概是因為中文鐘錶媒體礙於面子,實在不敢得罪大公司。

故事的主角是一隻朗格(A. Lange & Söhne)全球限量發行的手錶(Langematik Anniversary),雖然號稱限量五百隻,不過目前在市面上流通的數量極少。該錶的主人Nicolas算是在錶界滿活躍的人士,不幸的是,當他在2011年1月飛到瑞士日內瓦參加一年一度錶界盛事SIHH(Salon International de la Haute Horlogerie )的時候,他位於巴黎的住所遭竊,許多珍藏不翼而飛,其中就包括了這支朗格的限量錶(序號:185)。Nicolas除了報警,也只能無奈地在鐘錶論壇上公告該錶失竊的事情。當然,如果這支錶就此消失,故事自然也就到此為止。

幸運的是(還是應該說不幸的是),在2015年10月,這支錶居然又出現在市面上了,而且是在知名鐘錶拍賣行「安帝古倫(Antiquorum)」的香港拍賣會以港幣31萬元成功拍出。諷刺的是,是買家收到了錶之後,上網搜尋才無意中發現這支序號185的朗格限量錶是贓物。買家趕緊聯絡拍賣公司,要求退費。也因為Nicolas在鐘錶收藏界的關係不錯,所以馬上就有人知會他。於是Nicolas也去函拍賣公司,並提供了報案證明以及最重要的:原始的盒單(當初盒單並未隨著錶一起失竊),希望拍賣公司能夠將錶物歸原主。

這下總算物歸原主、皆大歡喜了是吧?事情並非這麼簡單。由於這支錶是在法國失竊、香港出售(據聞賣家是中國人)、美國購入,也就是說光光要釐清所謂的...
延伸閱讀...  

拍賣行的現實面

前談過了透過拍賣行購買古董錶的好處及趣事,可是透過拍賣行交易真的是讓人如此放心嗎?鐘錶拍賣其實也是許多名錶廠炒作話題(及價格)的戰場之一,不過卻比較少看到對於拍賣交易實際操作的一些報導。筆者就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些拍賣行的現實面。

透過拍賣行買賣第一個要考量到的就是所謂的手續費。買家得標之後所要支付的費用並非所謂的落搥價,而還需要加上買方佣金。台灣的拍賣行所收取的買方佣金大都在10%至15%,不過國際知名拍賣行的買方佣金可就高達25%。雖然如果成交價高於一定金額以上的部分可以稍微低一點,不過其門檻通常都是十萬美金以上。一般來說,如果落搥價是一萬元來說,買家就必需支付一萬二千五百元再加上運費。如果你所在的國家有針對鐘錶課徵關稅,那麼在錶運送的過程還會被海關課稅,很多時候光光關稅就比派專員飛到當地私自帶回來的費用還高。當然如果你跟拍賣公司的關係不錯,就可以商請對方到你所在城市洽商的時候順便幫你帶來,不過通常這就需要等一段時間了。

對於賣家來說,拍賣公司一樣要收取所謂的賣家佣金。賣家佣金通常都在10%至15%不等,所以如果落搥價是一萬來說,賣家只能收到約八千五百元(有時還要多支付1%的保險費用)。台灣的拍賣行一般來說都會在一個月內與賣家結清款項,但是國際大拍賣行可就不一定了。你如果仔細閱讀知名拍賣行的條款細則,你會發現很多公司並未清楚訂出他們必須全額交付款項的期限。實際上,即便在買家已經全額付清的情況下,有些國際知名拍賣公司還是會延遲付款給賣家。雖然筆者沒聽過拒付的例子,不過在沒有合理解釋的情況下,拖欠款項兩三個月是時有所聞的事。所以急需用錢的賣家在選擇拍賣公司的時候,應該針對這點多加考量。

當然買家在下標的時候,自然就必須將手續費考量進去,再訂出自己能負擔的上限。不過這多付的手續費是否真的就代表能得到較佳的...
延伸閱讀...  

有趣的古董鐘錶拍賣會

於古董錶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的人最常問的問題就是:到底要上哪裡買古董錶?的確,這也是收集古董錶迷人之處,因為古董錶並不是隨時走進購物中心內的瑞士精品錶經銷商門市就可以買到。除了當地鐘錶維修中心的櫥窗內偶而會出現一些寄賣的二手錶以外,大部分的時間就只能倚賴網路。但是對於沒有時間做功課的人或是初學者,網路購物也是個充滿陷阱的地方。許多網路賣家的習慣都是報喜不報憂,往往收到錶了才發現賣家沒提到的部分並不代表沒有問題。更不要說一些刻意用假貨、爛貨欺騙買家的不肖賣家。如果單價低的物品還可以摸摸鼻子當作繳學費認賠了事,但是如果是動輒上萬美金的精品古董錶,大概沒多少人有辦法負擔如此高昂的學費。於是拍賣行似乎就成為一些高端古董錶玩家的熱門選擇。

大型的拍賣行大都有專業人士把關,除了確保錶的基本運作正常以外,也提供了物品的簡介、品相以及尺寸等資訊。拍賣行另一個重大優勢就是,拍賣行會在拍賣日之前,在周邊各大城市進行所謂的預展。當然巡迴預展並不是一定會將所有的拍品都一併展出,但是至少大部分的主力精品都會出現。一般民眾不需預約,即可進入預展並親手檢視即將要拍賣的各項商品。如果不克參加或是有興趣的物品並未隨行參展,買家也可以寄信給拍賣行要求他們提供更多的相關資訊,如:照片甚至影片。就算買家得標之後才發現重大瑕疵,通常拍賣行也會接受退貨退款,所以相對網路乃至坊間二手錶店來說,與拍賣行交易似乎是有保障了許多。

當然也就是因為國際知名拍賣有聚焦的效果,所以賣家才會願意多付給拍賣行一成不等的費用,以期待自己的物品可以吸引更多買家的注意。很多人認為拍賣行是有錢人才能去的地方,其實這並不正確,因為任何人都可以參與拍賣,只要事先提供相關證明就可以獲得參與資格。讓筆者感到有趣的是,現今大部分人買錶的目的幾乎就是為了要展現自己的「有錢」,怎麼反而真的要面...
延伸閱讀...  

論精工的 Spring Drive

本的精工(Seiko)儘管在鐘錶的歷史上起步略晚,但是一直是鐘錶技術革新的先驅之一。尤其七零年代精工所掀起的石英革命,幾乎把瑞士傳統鐘錶商給全軍覆沒。而隨後推出的Spring Drive更算是顛覆傳統擒縱系統的一大變革。不用電池的純機械動力,卻擁有極為精準的表現。號稱一天誤差一秒,可是實際上甚至可以達到一週一秒的精準度,在歐美鐘錶界擁有極高的評價。反而在華人圈,光從Spring Drive推出近二十年至今都還沒有中文譯名或是暱稱(筆者常戲稱之為春擎)就可以看得出華人愛錶人士對於Spring Drive並沒有那麼熱情。Spring Drive 的運作原理其實很好找,所以就不在此贅述。筆者想要討論的是Spring Drive在高級鐘錶的定位以及意義。

由於現今石英錶已經給人有種廉價的感覺,所以目前高級腕錶幾乎都是以機械動力為主,而高級錶廠的行銷手法之一就是著重於純機械錶的永恆。畢竟石英錶有電路版,而電路版上的塑料及元件會隨時間老化,儘管目前世界上第一款量產的石英錶Seiko Astron現在應該還能找到尚能運作的存世品(1969年推出時限量一百隻,一隻等同一台豐田全新轎車的售價),但是該石英錶是否能像古董機械錶一般可以存世兩三百年後尚能正常運作,我想這點大部分的人都是存疑的。重點在於,電路版不像機械零件,是無法用手工打磨出來,一切只能仰賴原廠的庫存零件。

Spring Drive可以說是機械錶與電子錶的混合體。而對筆者而言,最弔詭的部分莫過於那塊小小的電路控制晶片。為什麼用弔詭這個形容詞就因為該晶片使得Spring Drive的機芯成為一個封閉的系統,幾乎跟電子石英錶一樣讓坊間錶匠毫無插手的餘地:無法維修、無法調時。所以當精工決定將Spring Drive用在該廠最頂尖的牌子Credor(貴朵)的三問錶上面的時...
延伸閱讀...  

陀飛輪的迷思

於鐘錶稍有涉獵的人,對於陀飛輪(tourbillon)這個名詞一定不陌生。翻開鐘錶雜誌,所介紹的錶大概三分之一的錶都有陀飛輪。彷彿一隻錶如果沒有陀飛輪就難以躋身成為一流鐘錶的行列。其實陀飛輪的基本原理並不難理解,也就是將擒縱系統及擺輪透過轉動的方式來將地心引力的作用平均分散掉,藉此達到增進鐘錶精確度的一種機構。這個簡單的概念,要實行起來卻非常不容易。因為擺輪原本就是鐘錶內運動最頻繁也是最敏感的機件,要將其分離出來並持續旋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因為如此,擁有陀飛輪的機芯構造比起一般鐘錶複雜數倍以上。一般來說,市場上也只有高階的鐘錶才會有陀飛輪的設置,但是陀飛輪真的這麼神奇嗎?

也許是鐘錶雜誌以及錶廠廣告文宣的長期搖旗吶喊,陀飛輪在許多人的心目中一直是複雜功能錶款的最高殿堂。其實以狹義的鐘錶複雜功能(Complications)定義而言,陀飛輪並稱不上複雜功能。並不是說陀飛輪的構造不夠複雜,而是陀飛輪本身並不算得上是一個功能。陀飛輪的目的只是在於增進鐘錶的精確度,這其實跟改良游絲材質或是其他改善準確度的變動一樣,不像是日期或是月相有多一個功能提供給使用者。精準一直是鐘錶必備的條件,加裝一個讓鐘錶更準確的機件,只是更進一步地讓鐘錶盡到它準確的本分。充其量就是多了一個會旋轉的擺輪供配戴者欣賞,如同春宮錶一般,這實在稱不上是一種可供使用的功能。

接下來就是比較尷尬的問題了,陀飛輪真的有精準這麼多嗎?結果可能又要讓人跌破眼鏡,因為答案是否定的。稍微有涉獵機械設計的人可能都知道,同樣的功能下,越簡單直接的構造絕對勝過複雜的構造。陀飛輪在十八世紀末期發明之後,多年來,由於材料技術的突飛猛進以及擒縱機構的演變,機械錶的精確度早已接近極限。陀飛輪雖然減輕了地心引力的影響,但是其複雜的結構反而帶來更多變數,光光多出來近百件零...
延伸閱讀...  
關於 |  條款 |  隱私 |  聯絡 |  幫助 |  Language:
頁面載入時間: 0.005 秒